甲状腺癌在中医古籍中被称为“瘿瘤”“石瘿”,其发病与人体气血、脏腑功能失衡密切相关。中医认为,甲状腺癌的“病根”藏在三大矛盾中:
1.情绪与气血的“死结”
中医讲“百病生于气”,长期压力大、爱生闷气的人,肝气容易郁结。肝气堵住了,就像河流淤塞,津液无法流动,会凝结成“痰浊”;气血运行受阻,又会产生“瘀血”。痰和瘀堵在颈部,就会形成肿块。临床中,甲状腺癌患者常自述肿块随情绪波动而胀痛,这正是肝郁气滞的典型表现。
2.痰湿与脾虚的“恶性循环”
现代人饮食不节制,重油重盐、暴饮暴食,脾胃不堪重负。脾胃是“运化水湿的工厂”,一旦罢工,水湿就会变成痰湿,像胶水一样黏在血管、经络里。甲状腺癌患者常伴舌苔厚腻、大便黏马桶,说明体内痰湿已成“顽疾”。痰湿与气滞“狼狈为奸”,更易诱发肿块。
3.体质与虚火的“攻防战”
中医强调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”。先天体质弱、长期熬夜或过度劳累的人,正气不足,癌毒易趁虚而入。病久耗气伤阴,虚火内生,像“干柴”一样助长癌毒,导致肿块迅速增大。这类患者常伴口干、盗汗、失眠,需以滋阴降火为要。